UG-1玻璃管液位计是工业领域监测容器内液体(如水、油、化工溶液)液位的经典设备,凭借结构简单、直观可视的特点,广泛应用于化工储罐、锅炉水位监测、水处理系统等场景。但其玻璃材质易碎、密封结构易老化,若缺乏科学的预防性维护,可能引发泄漏、读数失准甚至安全事故。建立定期点检制度,是保障其可靠运行的关键。
一、点检制度的核心目标:
定期点检的目的是通过规律性检查,提前发现液位计的潜在问题(如玻璃裂纹、密封失效、刻度模糊),避免突发故障导致的介质泄漏(可能腐蚀设备或引发中毒)或误读液位(影响生产控制)。制度需明确“检什么、怎么检、何时检”三大要素,形成标准化流程。
二、点检内容与周期:
1.每日/每班快速检查(一级点检):操作人员在交接班或巡检时完成,重点关注液位计外观完整性(玻璃管有无裂纹、划痕或撞击痕迹)、连接部位密封性(法兰或螺纹接口处是否有介质渗漏痕迹,可用白纸巾擦拭接口检测)、液位显示是否与实际工艺状态相符(如容器进水时液位应同步上升,若无变化则可能堵塞)。
2.每周/每旬深度检查(二级点检):由维护人员执行,检查玻璃管内壁清洁度(是否附着水垢、油污影响透明度,可用稀盐酸或专用清洗剂浸泡后冲洗)、上下考克(阀门)开关灵活性(反复开关2-3次,确认无卡滞或泄漏)、浮子(若有磁性耦合液位计)与指示器的联动性(手动推动浮子,观察外部指示是否同步)。
3.每月/每季度全面检查(三级点检):包括密封件状态(法兰垫片是否硬化、变形,必要时更换同材质垫片)、玻璃管与金属保护套的固定情况(螺丝是否松动,保护套是否遮挡读数)、刻度标识清晰度(若模糊需重新标注或更换液位计),并记录液位计的运行参数(如长期使用的介质温度、压力,对比初始设计参数是否超限)。
三、点检工具与记录:
工具准备:手电筒(检查玻璃管内部)、白纸巾(检测渗漏)、扳手(紧固螺丝)、中性清洗剂(清洁玻璃管)。每次点检需填写《UG-1液位计点检记录表》,内容包括检查日期、检查人、液位计编号、检查项目(外观/密封/读数等)、异常描述(如“玻璃管左下角有0.5cm裂纹”)、处理措施(如“停机更换玻璃管”)及跟踪结果(是否闭环)。记录保存至少1年,便于分析故障规律(如某批次液位计在运行6个月后频繁出现密封问题,可提前批量更换垫片)。

四、特殊情况处理:
若点检中发现玻璃管裂纹(即使微小)、严重渗漏(介质滴落)或读数全部失准,需立即停机并隔离液位计上下游阀门,排空内部介质后更换受损部件(如玻璃管需选用与原型号一致的耐压/耐温材质,密封件需匹配介质特性(如酸碱介质用氟橡胶垫片))。对于高温(>100℃)或高压(>1MPa)工况,需缩短点检周期(如每日检查密封,每周检查玻璃管应力),并加装防护罩(防止外力撞击)。
通过建立“日常巡检+定期深度检查+异常应急处理”的三级点检制度,UG-1玻璃管液位计的故障率可降低70%以上,其直观监测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,为工业生产的安全与稳定提供坚实保障。